2022年5月12日“党风政风热线”防灾减灾救灾专题解读

索引号
主题分类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文号

各位听众朋友:

大家上午好!我是市应急管理局总工程师尚士龙,非常感谢十堰广播电视台“党风政风热线栏目”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共同交流防灾减灾救灾相关知识,也十分感谢广大市民朋友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十堰市应急管理局于2019年2月26日挂牌组建,主要承担三大职能:一是安全生产。负责全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危化、烟花爆竹、非煤矿山领域安全生产行业监管工作。二是应急救援。指导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组织编制总体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预案,组织开展演练。组织指导全市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三是防灾减灾。组织编制全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组织协调灾害救助工作。同时,还承担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减灾委员会办公室、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和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等议事协调和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下面,我就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情况给各位听众朋友一个简要介绍,同时就防灾减灾知识、灾害救助政策等内容与大家互动交流。

过去一年,在省减灾办、省应急管理厅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减灾委全体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在疫情防控、疫后重振、防汛救灾大战大考面前,积极适应、主动履责、勇于担当,不断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努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坚持创建引领强化宣传教育持续夯实减灾基础。一是城乡一体抓减灾创建。将全市13个应急系统扶贫联系村列入减灾示范创建项目范围,与减灾示范县、示范社区一同创建,分批验收。目前13个村、7个社区已被省减灾委命名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2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待国家命名。二是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坚持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公益宣传、模拟地震灾害救援演练、防灾减灾专题“深度沟通”栏目录播、“党风政风热线”直播、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进社区等活动为载体,在各大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能力。全市共开展各类集中宣传活动115场次,设置宣传专栏864个,编印科普读物、宣传片107种,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3.8万余份,发布公益短信161.7万条,组织公益场馆参观34场次3692人,组织各类应急演练和现场展示723场次,排查整改灾害风险隐患365个,直接参与防灾减灾活动37.2万人次。三是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按照国家和省政府部署安排,积极组织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截止今年2月20日,应急、水利、自规、林业、住建等7大行业系统均完成了外业调查任务,当前正在组织开展调查数据质量检查。我市风险普查工作在全省进度排名中位于第一方阵。由市应急部门牵头调查的工作得到国务院普查办通报表扬。

二、坚持救灾从速加强保障准备,有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救灾物资三级保障要求,通过向上争取、自己采购,摸清家底、整合资源,全方位储备各类应急救灾物资,以万全准备防范万一风险。坚持避险为要,提前组织人员避险转移。去年面对7次汉江过境洪水,组织夹河、羊尾、胡家营等沿江乡镇提前转移群众4614人次;面对鄂坪水库险情,第一时间转移4个乡镇15个村1555户5456人。同时,提前制定安置措施,妥善解决22264名紧急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鄂坪水库抢险处置期间,省、市、县应急管理部门高效联动筹集折叠床6350张、被子13120件、帐篷200顶用于转移群众生活安置,在12小时内全部运抵竹溪,为抢险处置提供了有效人力物力保障。及时将2.1万件套冬春救助物资发放到受灾困难群众手中,确保受灾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市县两级克服财政困难,努力将有限资金向受灾困难群众倾斜。全市累计投入救灾资金1054万元,对2417名因灾纳入临时救助的群众,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15.3万元,市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发放救灾物资3.34万件套。要求各县市区制定实施方案,抓好落实。坚持一周一统计、一周一调度,2021年全市213户因灾倒房重建对象、980户修缮对象全部如期完成重建任务。

、坚持问题导向,顺应新时代救灾保障新要求,着力补齐短板弱一是修订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积极顺应机构改革后的新变化、新要求,立足满足大应急、大救灾形势下职责需要,组织修订应急救助预案二是加快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加大协调争取力度,推动2万平米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加快建设,以更好满足新形势下救灾物资储备需求。三是开展普查工作攻坚行动。全面统筹协调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努力全市隐患治理和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四是深入开展减灾示范创建。将减灾示范创建项目拓展到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区,今年继续申报10个村(社区)、1个乡镇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不断提高全社会综合减灾能力

以上是我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基本情况。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积极建言献策,我们将虚心接受,诚恳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