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暨春节期间十堰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预计2月份全市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冷空气次数偏多、强度偏弱。主要的冷空气和降水过程时段大致为:5-6日、14日前后、18日前后、22-25日、27-30日。
综合分析,我市2月份主要自然灾害:一是防范上、中旬可能出现的雾、霾等低能见度天气;二是防范下旬可能出现的强冷空气和阴雨雪天气影响。
一、水旱灾害方面
1月末,全市495座公益性水库总蓄水量为2.98亿方,比2024年12月末蓄水量少0.12亿方,比去年同期少0.51亿方。根据历年用水情况,各主要供水水库蓄水充沛,城镇暂无干旱灾害风险,人畜饮水基本能够得到保证。
主要风险预判:因2024年12月以来降水偏少,部分偏远农村地区可能出现水源不足情况,高山地区受低温雨雪冰冻影响,可能影响部分饮水管线正常供水,进而影响供水保证率。
防范应对建议:一是拓展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科学做好水库水源调度,适时采取分时分区供水,科学调节高峰用水量。密切监测取水水位,重点监测偏远地区的缺水风险,通过多种方式拓宽水源选择,充分挖掘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供水能力,尽快将有条件的村级管网与集镇大水厂并网,整村提升供水保障水平。二是建立完善预警应急机制。各地要及时关注低温冰冻预警信息,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组建应急供水队伍,备足应急物资储备,做好各项应急供水保障。常态化巡查管道管线,及时修复跑冒滴漏及冻损管道。对取水困难的用水户,及时采取分时供水、拉水送水、铺设应急供水管道等措施保证群众饮用水需要。三是强化饮水引导宣传,提高居民用水设施防冻意识,引导群众在冬季做好户内管线、水表、水龙头的保暖工作。
二、地质灾害方面
主要风险预判:根据气象预测结合历史数据分析,预测2025年2月份全市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小,地质灾害发生起数较少。从全市范围地域分析:预测山区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于其他区域。从诱发因素分析: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风险占比较大。
防范应对建议:一是强化切坡建房周边、矿区、建筑工程区周边等区段地质灾害隐患监测、巡排查与防范工作。二是加强管控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三是加强值守,严密防范风险区,发现地质灾害险情,应科学处置、及时避让和撤离,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四是做好灾害识别和临灾避险宣传。
三、林草灾害方面
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降雨偏少,气温偏高,大风天气偏多,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森林防火形势严峻。
主要风险预判:一是春节期间,因燃放爆竹活动增多,受前期长时干旱影响全市森林防火压力大,森林火险等级较高,需切实做好城郊、林区边缘地带森林防火工作;二是冬季枯枝落叶可燃物增多,森林公园、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等森林类景区游客增多,需加强游客野外违规用火行为教育管理;三是加强偏远林区检查站或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因生活、取暖用电用火和防一氧化碳中毒等宣传教育,防止火灾或安全事故发生;四是加强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准备防范工作,防止对林业生产、林下经济作物造成损失;五是立春后,烧地边、烧火粪等现象增多需加强农事用火监管,防止跑火及引发森林火灾。
防范应对建议:一是压实落实森林防火职责责任。强化节日期间森林防火工作,针对气象情况适时调整森林防火措施,保证全市林业系统森林防火安全。二是强化值班值守和应急准备工作。落实节日期间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加强对基层单位、偏远站点进行“四不两直”检查、电话抽查、视频调度,落实好人员、物资做好应急准备。三是切实做好安全防事故工作。务必落实好节日期间安全防事故工作,切实抓好生产生活用电、燃气、用水等重点管理。涉木加工企业做好停业停工期间安全防范工作。四是加强春节期间人员、车辆和涉林敏感舆情管理。积极配合宣传、网信等部门,通过主流媒体发布信息,加正面宣传引导,有效回应民众关切,防止形成社会热点。
四、农作物灾害方面
主要风险预判:适当的雨雪有利于缓解冬季干旱,降低病虫害发生基数,但如果出现极端低温和大风强降雪天气,油菜和露地蔬菜有冻害风险,设施大棚有垮塌风险,并对畜禽水产养殖管理有不利影响。
防范应对建议:一是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小麦、油菜要落实好清沟理墒、控旺促壮、冻后追肥等技术措施。设施蔬菜要检修和加固棚体、覆盖保温、扫雪除冰。露地蔬菜要及时采收,开好“三沟”,覆膜盖草,保温增温。果茶树木可采取培土保温、适当熏烟和地面覆盖等措施,防止树体受冻。二是抓好畜牧业防灾减灾。加固和修缮畜禽棚舍,合理采取圈舍密闭措施,做好畜禽保暖越冬;备足饲料和应急物资,强化饲养管理,提升动物抗寒能力并减少应激。三是抓好渔业防灾减灾。做好池塘、养殖桶、大棚等设施加固和维修工作,及时检修保温、供电等设施设备。降温前适当加高水位,提高水体保温性能。降温期间要减少捕捞、投喂等操作,如遇池塘大面积封冻,要及时破冰增氧。
五、道路交通灾害方面
主要风险预判:一是气温变化引发的风险。2月是我市寒潮、大风、局地低温雨雪冰冻、雾霾等灾害天气的多发易发期,易造成路面积雪结冰,能见度较低,导致交通阻断。二是强冷天气和雨雪天气导致路面的摩擦系数极低,车辆行驶容易失控,而且在低温环境下,车辆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机械部件的性能也可能受到影响,事故风险加大。三是冬季来临,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和雾霾天气,易造成通航环境恶化,能见度较差,车辆上下汽渡船易出现打滑碰撞和溜车风险,船舶航行安全风险增加。
防范应对建议:一是全面做好极端天气应对防范。加强与气象、公安交管等部门沟通,强化风险动态分析研判,及时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持续做好应急设备保养、维护,充分整合社会有效资源,高效扫雪除冰、清理倒树和落石,配合做好极端天气车辆分流和人员安置等工作,全力做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对处置,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制度,按规定及时准确上报信息。二是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气象、交管等部门沟通,及时向运输企业转发气象预警信息,遇到恶劣天气不满足安全运营条件的,及时提醒企业采取科学措施规避行车风险。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合理制定运输计划,落实出车前谈心谈话制度,掌握驾驶员身体状况和思想动态,严防车辆、驾驶员“带病上路”,加强动态监控抽查,确保只要有“两客一危”车辆在运行,就不间断对车辆运行情况进行抽检。三是各级水路执法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至水运企业、港口码头、渡口渡船,做好低温雨雪冰冻大雾等恶劣天气的预警防范应对工作。落实“一渡口一专班”工作机制,备足备好船舶运力,出现客流高峰,督促水运企业和涉渡乡镇增加运输船舶和运输班次,缓解客流压力,同时加强航行中的观察瞭望。强化应急物资和救援设备储备,一旦发生恶劣天气突发事件和事故险情,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到反应迅速、应对准确、处置果断。
六、旅游安全灾害方面
主要风险预判:一是阶段性雨雪冰冻天气。气象预测2月有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恰逢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对文化旅游活动影响较大。雨雪冰冻天气可能导致景区道路结冰,影响游客出行安全,增加交通事故风险;恶劣天气可能对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如索道、游乐设施等造成损坏,影响其正常运行。二是森林火灾风险。2月份,随着气温逐渐回暖,进山入林人员增多,加之春季农业生产中的烧荒、烧田埂等危险作业,森林火灾隐患增加。景区内,游客的野炊烧烤、吸烟等行为也可能引发森林火灾,对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防范应对建议:一是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游客和景区做好防范准备,及时调整旅游活动安排,必要时暂停开放高风险区域。二是强化景区安全管理。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索道、游乐设施等设备在恶劣天气下的安全运行。加强火源管控,严禁游客在景区内野炊烧烤、吸烟等行为,防止引发森林火灾。同时,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做好游客引导和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向游客宣传自然灾害形势和防范措施,提醒游客合理安排行程,避免在恶劣天气下前往高风险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