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索引号
主题分类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文号

预计1月份全市降水偏少,气温与常年略偏高。上旬冷空气次数偏多,强度偏弱,下旬可能会出现强冷空气和雨雪天气。主要的冷空气和降水过程时段大致为:2-3日、6-7日、13-15日、20-21日、23-26日。

综合分析,我市1月份主要自然灾害:一是防范大雾等低能见度天气对交通的不利影响;二是防范下旬后期可能出现的强冷空气或低温雨雪天气影响。

一、水旱灾害方面

12月末,全市495座公益性水库总蓄水量为3.1亿方,比11月末蓄水量少0.21亿方,比去年同期少0.79亿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1月份全市降水偏少。根据历年用水情况,暂无干旱灾害风险,人畜饮水能够得到保证。

主要风险预判1月低温雨雪冰冻影响,可能对部分饮水管线带来影响,进而影响供水保证率。

防范应对建议:一是建立完善预警应急机制。及时关注低温冰冻预警信息,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组建应急供水队伍,备足应急物资储备,做好各项应急供水保障。二是加大供水设施隐患巡查。对易冻损的管道水表采取“穿衣戴帽”“围裹保温”等防寒防冻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水利设施安全运行。三是强化供水防冻措施宣传,提高居民用水设施防冻意识,引导群众在冬季做好户内管线、水表、水龙头的保暖工作。

二、地质灾害方面

主要风险预判:根据气象预测结合历史数据分析,预测1月份全市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小,发生起数预计低于平均水平。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风险依然占比较大山区局部降水过程、冰雪冻融、风化卸荷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依然较大

防范应对建议:一是强化切坡建房周边、矿区、建筑工程区周边等区段地质灾害隐患监测、巡排查与防范工作。二是加强管控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三是加强值守,严密防范风险区,发现地质灾害险情,应科学处置、及时避让和撤离,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四是做好灾害识别和临灾避险宣传。

三、林草灾害方面

主要风险预判:一是1月正值元旦及春节期间,群众返乡过年,上坟祭祀活动增加,极易引发森林火灾。二是前期长时干旱全市森林防火压力大,森林火险等级较高,需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三是冬季枯枝落叶可燃物增多,森林公园、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等森林类景区游客增多,需加强游客野外违规用火行为教育管理。四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林火阻隔系统国债项目等林内施工消防安全工作。五是加强偏远林区检查站或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因生活、取暖用电用火和防一氧化碳中毒等宣传教育,防止火灾或安全事故发生。六是为春耕准备,烧地边、烧火粪等现象增多需加强农事用火监管,防止跑火及引发森林火灾。

防范应对建议:一是压紧压实森林防火责任。加强重点森林防火区督导检查,确保全市森林资源安全。二是加强森林防火宣传。针对传统(小年)祭祀习俗,加强文明祭祀、鲜花祭祀等宣传,在集中坟墓区加大巡护力度。三是加强涉林安全生产管理。持续开展隐患排查,建立隐患台账,较小且容易整改的森林火灾隐患问题现场督促整改,对一时无法完成的整改问题及时交办并限期整改,实施销号管理形成问题整改验收工作闭环。四是强化值班值守,落实好应急救援队伍及防灭火应急物资准备等工作。

四、农作物灾害方面

主要风险预判:适当的低温冰雪有利于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蹲苗,同时降低病虫害发生基数。但如果出现大风和极端低温等情况,可能造成油菜和露地蔬菜出现冻害,对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管理等产生不利影响。

防范应对建议:是加强在田作物管理。小麦油菜做好清理“三沟”、排涝降湿、冻后追肥、化学(镇压)控旺、晚弱苗追肥促长等技术措施。蔬菜、食用菌等设施大棚及时加固棚体、扫雪除冰、管护保温。二是做好果茶园树体管理。采取培土保温、树干涂白、适当熏烟和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防止树体受冻。三是做好养殖业防灾减灾。及时加固修缮畜禽棚舍,添置防寒保暖设施,合理采取圈舍密闭措施,提高畜禽抗寒抗冻能力。水产养殖要适当加高养殖水位,降温期间减少相关渔事活动,需捕捞的尽量避开寒潮天气。

五、道路交通灾害方面

主要风险预判是气温变化引发的风险。1月是我市寒潮、大风、局地低温雨雪冰冻、雾霾等灾害天气的多发易发期,易造成路面积雪结冰,能见度较低,导致交通阻断。二是强冷天气和雨雪天气导致路面的摩擦系数极低,车辆行驶容易失控,而且在低温环境下,车辆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机械部件的性能也可能受到影响,事故风险加大。三是冬季来临,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和雾霾天气,易造成通航环境恶化,能见度较差,车辆上下汽渡船易出现打滑碰撞和溜车风险,船舶航行安全风险增加。

防范应对建议一是强化公路运营领域地灾管控。督促各地公路部门严格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做好日常巡查、警示、防护等管控措施,同时做好应急设备保养维护,加强物资、人员储备和预置,确保公路发生灾害时,能够快速响应,科学处置。二是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气象、交管等部门沟通,及时向运输企业转发气象预警信息,遇恶劣天气不满足安全运营条件的,及时提醒企业采取科学措施规避行车风险。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防车辆、驾驶员“带病上路”,加强动态监控抽查,确保只要有“两客一危”车辆在运行,就不间断对车辆运行情况进行抽检。三是各级水路执法部门要及时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水运企业、港口码头、渡口渡船,做好低温雨雪冰冻大雾等恶劣天气的预警防范应对工作。强化应急物资和救援设备储备,一旦发生恶劣天气突发事件和事故险情,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到反应迅速、应对准确、处置果断。

六、旅游安全灾害方面

主要风险预判:一是低温冻害、大雾团雾、风雪等极端天气造成路面湿滑,易诱发旅游包车交通事故;二是大雪冰冻封路易造成武当山风景区等热门旅游景点道路阻断,导致游客出行受阻或滞留景区;三是冬季干燥引起的森林火险等。

防范应对建议:一是强化灾害信息预警传达。各级旅游部门要及时接收转发气象预警信息,督促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大型文体活动举办方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研判灾害风险形势,制定防范应对措施。二是强化灾害性天气应对。做好人员、车辆安全提示提醒,指导旅游景区配合道路交通部门,采取设立警示标志标识、限行、禁行等有效措施保持道路畅通。三是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大降雪降雨极端天气巡视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四是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和信息报送、值班值守等工作。